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了解了军功世家的真相、结束了情仇羁绊的纠结,接下来的五天,我一边给义父守灵、一边读老李家这些年攒下的竹简兵书。
我记得跟霍去病去打漠北之战的时候,他曾经在军中跟我们吹牛说他是不读兵书的。
他告诉我们:皇帝刘彻在他小时候曾经非常积极的想做他的兵法老师——亲自教他兵法。
如果是一般的高门子弟,肯定会觉得这个巴结皇帝的机会简首太难得了,因而欣然同意,刻苦学习。
但霍去病不是一般高门子弟,他首接拒绝了皇帝姨父的好意——不是觉得姨父当老师菜,而是觉得兵法不用学,学了也没用。
他跟皇帝说:“虽然匈奴是一帮二杆子,但是汉匈战争打了大几十年,再加上前秦时期的对战,双方将领的‘人才交流’己经司空见惯(比如前秦不肯归汉者和部分边防军去了匈奴;韩王信家族、赵信反复横跳;还有个更厉害的是中行说,去了以后把大汉文官体系的很多制度都带给了匈奴)。
我们的兵法,匈奴的高层肯定也会,大家拿着同一体系的东西打来打去无非看谁的临场应变和执行力更强。
所以我不用学兵法,就算以后领兵打仗时,皇帝姨父你也肯定会派懂兵法的辅佐我,别让我在这上面吃亏就好了。
我要学的是怎么培养临场应变和执行力,我们的马没匈奴的好,所以我们临场作战的执行力有先天的略势,您与其要花时间教我那些纸上谈兵的玩意儿,不如花点心思帮我搞点好马。”
霍去病的眼光确实很独到,这也造就了他在战场上的成功——因为配备了大宛马,原本匈奴人的优势变成了劣势。
匈奴人肯定是一脸懵逼,死都不知道怎么死的。
但是不学兵法的坏处很快也会在他身上体现出来,因为兵法其实本质上不是仅仅教人怎么打仗,更是教人生活的哲理和做事的方法。
比如这五天的兵法学习彻底打通了我的任督二脉,让我再次蜕变而变得通透无比。
反过来看不肯学兵法的霍去病:他在战场上大杀西方,却在场下变成了“二杆子”
,刘彻很顺利的利用他激化外戚系和李家的矛盾(当然结果是刘彻不愿意看到的),最后霍去病承担了死亡的代价。
相比之下,卫青这个学过兵法的就要厉害得多,他没有彻底沦为被刘彻操控的棋子。
在陈留时,我跟陈弈仙入门了手谈;几年后,在西域与“焦神”
焦延寿对弈知道了“背定式”
这回事。
我总结了一下:看兵法和手谈里的“背定式”
是一样的。
显然国手对决不是靠谁定式背得好而取胜的,国手对决靠的是九成九的精准计算和百一的神来执笔,当然也有运气和双方状态、棋风克制的因素。
不过如果你不背定式,极大概率根本不会成为国手,因为布局阶段你就会吃大亏,根本坚持不到中、后盘。
霍去病在战场上如同棋风彪悍、计算缜密的屠龙少年,他三次出场三次面对珍珑棋局都应对自如屠龙成功,创下不世功业。
但是在另一局棋里,因为不背定式,他开局就出昏招,最后中盘投子,人生定格在了二十三岁的锦绣年华。
读懂兵法你就会明白:其实每个人都是棋子,但是这个棋子不同于纹枰上没有自觉的黑白。
纹枰上的黑白只能没有生气的随主人的意愿而落,等待或结成一气而活或茕茕遭弃被提的结局。
以人为棋时,那乌鹭会思考、会叛变、会想方设法自己爬到他认为有利的地方,以至于有些棋子会变成对手的棋子、有些棋子会蜕变成下棋的人。
每个人生而是别人的棋子,子女是父母延续血脉的棋子、学生是老师传承思想的棋子、臣子更是君王实现王权理想的棋子。
但是当有一天,你辛辛苦苦蜕变成棋手的时候,你会变成庸手亦或国手第一步就得看你的定式背得怎么样。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