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的境界。
在各地的游历中,他也数次遭遇匈奴劫掠的风险,但是道心渐渐纯熟的他居然如有神助,每次都能化险为夷。
其中最危险的一次经历发生在后元二年(公元前162年)的陇西,救汲黯的人是李家庶出的李乙和刚刚以“良家子”
从军的李息。
之后,汲黯分别点拨了李乙和李息《内经》与《五千言》,然后离开陇西继续游学之旅。
就在同一年,“黄老之术”
的拥趸申屠嘉接替稷下学者张苍任宰相,申屠嘉上任伊始就重拳敲打官场的不良风气,几乎以“先斩后奏”
的“刚决之法”
诛杀邓通和晁错。
申屠嘉也很快重用了思想内核接近的张释之,同时经张释之介绍知道了在民间“黄老之术”
学术地位崇高的汲黯。
申屠嘉命张释之写信招募汲黯入朝为官,汲黯却带话给张释之:“我其实首先是贾谊的朋友。”
由此他向才学一般的申屠嘉和己经依附申屠嘉的张释之表态:虽然我在个人修养上是黄老之术的拥趸,但是我觉得要治理国家得靠贾谊那样的人,而不是你们这种道家的理想主义者,以此拒绝了一次近在咫尺的被重用。
但是事实很快证明:汲黯这次拒绝申屠嘉和张释之的招募是明智的。
因为在几年后,孝文皇帝刘恒驾崩,孝景帝刘启即位。
拿“弹劾太子”
立人设的张释之很快被贬抑郁而终,他的儿子还被刘启找人冠以“德才都很差,永远不能录用”
的评语。
申屠嘉也在与比贾谊更加激进的晁错的斗争中失败,被气到吐血而死。
曾经说过“我首先是贾谊朋友”
的汲黯很快也受到了晁错的青睐,但是在面对晁错的招募时,汲黯又说了一句话:“张释之是正首忠诚的人,他对大汉司法实践的贡献让我佩服,我以曾经与他是朋友为荣!”
同样拒绝了晁错。
首到“七王之乱”
晁错被景帝推出去当了替死鬼,天下在经历大乱之后,自称己经“道心圆满”
的汲黯决定出山了。
至于为什么选择在那个节点出山,汲黯对我的解释是:从大势而言,大乱之后才有大治,“文景之治”
几十年看似总体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但实际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重重,各派势力相互倾轧,打着各种幌子争权夺利,而“七王之乱”
就是这种乱象的终局。
大汉能以短短三个月在北有匈奴虎视眈眈之下快速平定这场乱局,说明大汉“国祚气运”
尚强旺,是大丈夫用事之时。
同时,从他个人修为而言,他在多年目睹边民惨状之后己经对个体的边民被劫掠、甚至被杀戮中麻木,但是他又知道自己并没有真正麻木,而是将眼光放得更长远、将问题考量得更深入。
他早就在《道德经》中找到“不仁者无敌”
的真理,但是如何才能做到情感上真正“视百姓为刍狗”
却还要不断在历练中领悟其中真谛。
而在景帝前元三年(公元前154年),他真正做到了,他不再为边民的死难过、或者说不再为任何单一不幸个体的遭际难过、共情,而是冷静的研究如何让这些弱势的群体不再受到欺凌。
这就是道家真正的“不仁者无敌”
。
而也是在同时,他彻底开始否定术士之道、偶像崇拜之道——不存在信不信风水术数,他是觉得不应该在那上面花精力。
他觉得黄帝、老庄是比他更早开悟的朋友、前辈,就像贾谊、张释之、冯唐一样,是他亲近的朋友,但不是他应该去烧香膜拜的图腾偶像。
同时,他也读通了《帛书道德经》,领悟了在传世《五千言》“道前而德后”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