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
“不错不错,”
陈阿公在旁边点头,“后生仔学得快,以前戚家军里的士兵,好多都是庄稼汉,揉面、擀皮这些活,一学就会。”
“戚家军也做食饼筒吗?”
陆帆停下动作,好奇地问。
陈阿公喝了口茶,眼神变得悠远:“可不是嘛,那时候戚将军带着士兵在我们台州抗倭,倭寇来得快,士兵们有时候一天要打好几场仗,哪有时间慢慢做饭。
当地的百姓就想了个办法,把各种菜炒好,包在面皮里,让士兵们揣在怀里,饿了就拿出来吃,一手一个,边跑边吃,还不耽误打仗。”
陈叔刚好洗好虾仁过来,接过话头:“我爷爷以前跟我说,有一次倭寇偷袭新河所城,戚将军带着士兵连夜赶去救援,百姓们知道了,家家户户都做食饼筒,用担子挑着,走了几十里路送到前线。
士兵们吃了热乎的食饼筒,浑身是劲,一下子就把倭寇打跑了。”
陆帆掏出笔记本,飞快地记着:“温岭食饼筒,源于戚家军抗倭时期,百姓为士兵制作的便携军粮,将多种菜肴包在面皮中,方便携带与食用,体现军民同心。”
小陈凑过来看,指着笔记本上的字:“大哥哥,你要把食饼筒写进书里吗?那你一定要写我奶奶做的食饼筒最好吃!”
陈婶笑着拍了小陈一下:“别捣乱,让大哥哥好好记。”
她把醒好的面团分成一个个小剂子,每个剂子差不多有拳头大小,用手掌按成圆饼状,“接下来要擀皮了,擀皮要转着圈擀,这样面皮才圆,厚度才均匀。”
她拿起一个小面团,放在撒了面粉的案板上,用擀面杖轻轻擀了一下,然后把面皮转了个方向,再擀一下,重复几次,一个首径约莫三十厘米的面皮就擀好了,薄得能看到案板上的木纹,却一点都没破。
“我来试试!”
小陈抢过擀面杖,拿起一个小面团,学着陈婶的样子擀起来。
可她力气太小,擀面杖总是跑偏,擀出来的面皮歪歪扭扭的,有的地方厚,有的地方薄。
“哎呀,又擀坏了!”
小陈噘着嘴,把擀面杖递给陆帆,“大哥哥,你试试,你肯定比我擀得好。”
陆帆接过擀面杖,拿起一个小面团,按照陈婶说的,先擀一下,然后把面皮转个方向,再擀一下。
一开始,面皮还是有点歪,可慢慢的,他找到了窍门,擀面杖的力度要均匀,转面皮的时候要稳,不一会儿,一个还算圆的面皮就擀好了。
“哇,大哥哥你好厉害!”
小陈拍着手叫好。
陈阿公也笑着说:“不错不错,比阿婶第一次擀的好多了,阿婶第一次擀皮,把面皮擀成了三角形,还破了好几个洞。”
陈婶假装生气地瞪了阿公一眼:“你还好意思说,那时候你还笑我,结果你自己擀的面皮更差,煮成了面片汤。”
大家都笑了,院子里的气氛变得格外热闹,桂花的香气混着面团的麦香,让人心里暖暖的。
上午十点多,馅料差不多都准备好了,摆了满满一桌子。
炒肉丝是用本地的土猪肉做的,切成细细的丝,用酱油、料酒和淀粉腌过,炒出来油亮油亮的,香得人首流口水;蛋丝是把鸡蛋打散,在锅里摊成薄饼,然后切成细丝,黄灿灿的,像金丝;豆腐干丝是用温岭本地的卤豆腐干切的,带着点卤香;豆芽是昨天刚摘的,炒的时候加了点醋,脆生生的;笋丝是春天晒的笋干泡发后切的,炒的时候加了点肉丝,鲜得很;虾仁和蛏子是清炒的,只放了点盐和葱花,最大程度保留了海鲜的鲜味;还有胡萝卜丝、海带丝、香菇丝,五颜六色的,摆在一起像一幅画。
“可以包食饼筒啦!”
小陈欢呼着,拿起一张面皮放在盘子里,先舀了一勺炒肉丝,放在面皮的中间,然后依次加了蛋丝、豆腐干丝、豆芽、笋丝、虾仁,最后还撒了一把炸好的油条碎。
“包的时候要先把下面的面皮往上折,再把两边的往中间折,最后卷起来,这样馅料才不会漏出来。”
小陈一边说,一边小心翼翼地包着,动作虽然慢,却很认真。
陆帆也拿起一张面皮,学着小陈的样子加馅料。
他加了一勺炒肉丝,一勺虾仁,还有蛋丝和豆芽,刚想卷,却发现馅料加太多了,面皮根本包不住,豆芽都露出来了。
“哎呀,大哥哥,你加太多馅料了!”
小陈赶紧过来帮忙,小心翼翼地把多余的豆芽拿出来,“你看,馅料要加得刚好,不然包的时候会破,吃的时候也会漏。”
在小陈的帮助下,陆帆终于包好了一个食饼筒。
面皮裹着满满的馅料,像一个胖乎乎的小枕头,用牙签固定住两端,防止散开。
“快尝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