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的界定过于宽泛,可能导致私人生活领域被非法监听,建议删除涉及个体记忆与情感表达的部分条款。
“他们想砍掉‘孤寡老人对着照片说话’这一项。”
电话那头的工作人员低声说,“理由是‘不具备公共文化价值’。”
余惟握紧手机:“可这正是最珍贵的声音。
一个人在无人看见的地方如何自言自语,决定了这个社会是否还保有人的尊严。”
他连夜起草公开信,《致全体国民:请为我们听不见的声音立法》,列举二十四种濒临灭绝的日常之声,并附上采录样本链接。
文章刷屏社交网络,三天内获得超两千万转发,数百位作家、艺术家联署支持。
最终,条例保留了争议条款,并新增“私人情感声景豁免权”
:任何出于文化保存目的的声音采集,必须征得当事人或其直系亲属明确同意,且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风波暂息之际,林晚发来一条定位:西藏羌塘无人区腹地,北纬35°17′,东经89°03′。
“我找到了。”
她的语音留言只有短短一句,“你说的那个‘声音终点站’,真的存在。”
余惟立刻启程。
十天后,他站在海拔五千三百米的一片干涸湖床上,面前是一座由碎石堆砌而成的圆形平台,直径约二十米,中央立着一根锈迹斑斑的金属杆,顶端挂着半截断裂的铜铃。
“这是上世纪六十年代青藏铁路勘测队遗留的临时气象站。”
林晚指着周围散落的瓷片与铁皮罐,“但他们真正留下的,是这个。”
她打开一台老式开盘录音机,按下播放键。
起初是风声,接着是一阵断续的口哨,旋律简单,却带着难以言喻的孤独感。
然后,一个沙哑的男声缓缓响起:
“今天是1964年11月12日,气温零下三十一度。
我们被困在这里第七天了。
粮食只剩半袋青稞面。
王工昨晚走了,我把他的名字刻在铃铛上。
如果我们没能活着回去,请听到这段录音的人告诉我们的家人……我们一直在唱歌,直到最后。”
声音戛然而止,紧接着,整片湖床忽然传来共鸣般的嗡鸣。
余惟低头一看,脚下细砂竟开始微微跳动,形成规律的同心圆波纹。
“这里的地表下面是永久冻土,夹杂着大量冰晶和盐矿。”
林晚说,“声音被层层封存,就像年轮一样。
每当下雪前后温差剧变,就会释放一段过去的音频。
我们刚才听的,是五十八年前的真实录音。
而这几天晚上,我们录到了更多……包括他们在临终前一起唱《黄河大合唱》的最后一段。”
余惟跪在地上,将耳朵贴近地面。
寒意刺骨,但他仿佛听见了无数脚步声、喘息声、咳嗽声、笑声、哭泣声……所有曾在这片荒原上挣扎求生的人们,他们的声音从未离去,只是沉睡在冰与盐之间,等待某个时刻再次苏醒。
他取出那枚1979年的弹壳,轻轻放在石台上。
“你们的名字,我们会记住。”
他说,“你们的声音,我们不会再让它消失。”
风掠过铜铃残片,发出一声轻响,像是回应,又像是告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