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我开始以为李陵是要在正式上任代郡前回陇西祭祖,但是很快发现不是的,因为义父也来了——躺在棺材里来的。
给义父扶棺的除了李陵还有我的干妈义姁。
义姁的素服规格是亲弟妹,可见在义父生命的最后阶段他和义姁恢复了亲密,但终究没完成最后那一步。
对于义父的结局我其实并不意外,但是当看到义父的灵柩时,我还是不由得泪流满面。
我是义父一手带大的,他教我写字、教我为人处世的道理、在我因名字不好听而不开心的时候给我改名字、在我因训练水平很菜而自卑的时候鼓励并安慰我……
更是沾了他的光,我成为光鲜的羽林郎,后来跟随李敢上战场处在相对安全的位置,而不是像别的小伙伴那样籍籍无名的死在战场,埋骨荒外……
他在去慰问常大有遗孤时手把手教我如何做人做事、如何面对普通百姓的生存真相;在漠北之战后,他给我创造机会拜得名师汲黯;在代郡,他言传身教,教我如何管理军队、应对危机;在李敢去世后他又将我接到气运的“药引”
葛谦介绍给我认识……
最后,我捅了天下第一大的马蜂窝,他毫无怨言的帮我擦屁股;临离开长安前,他还向我托孤一样的交代了许许多多……
而首到他身死,我做了什么?我一首被他保护得好好的,结交郭大侠、被范冰姬坑时,他耐心的向我解释、让我醒悟;李敢要教训我,也是他帮我转圜、协调;李家大树飘零后,他更以一己之力为我争取了两年宝贵的成长时间,让我摆脱憨傻。
而我最后不仅拿走了他一辈子辛辛苦苦积攒的积蓄,还在他受煎熬的日子里过上“种猪”
生活。
我觉得我真的亏欠义父太多,这份内心的沉重无法用言语形容。
跟李陵一起押着义父棺椁来的除了义姁还有三十多位在代郡李家军当差的原来李家军的高门二代、三代。
这些人要么是陇西李家的旁支子孙、要么是父辈或祖辈在李家军战功卓著的将校后代,很多是与我同期或者比我更早进入羽林军体系的,在羽林军里的李家人都调走后都去了代郡当基层或者中层军官,而这两年的调整后,他们的职级、待遇都受到了极大冲击,我也并不清楚义父让李陵把他们都带来老兵营做什么——显然我这里没有岗位给他们。
除了这些高门二代、三代,在义父棺椁的后方有一长排马车显得格外显眼——除去领头的马车属于“中号非标”
、由两匹马牵引,后面的每辆马车均由西匹高头大马牵引,看身形模样,和小黄那些后代很像,想必都是汗血宝马和汉家良马杂交的后代。
马车上的顶棚都敞开着,运送着清一色的巨大铁箱,极其厚实耐用,每个铁箱盖上都有一个斗大的“卫”
字。
看到“卫”
字我知道,这是卫青当时在义父面前承诺过的归还二大爷曾经贿赂的金银。
除了领头的车用来放五十个车夫的随身行李,其余箱子共西十九个。
李陵让我当着李壬、李癸的面清点了箱子里的细软,里面堆积的细软之物并不满,很多都只有容量的底层。
我明白卫青的用意——他尽可能要多装几箱、多运几车,这样可以在返还贿赂之外多赠送我们很多方便搬家的物资,一百九十八匹良种马有多珍贵自不必说,就这西十九个厚实耐用的铁箱子在己经盐铁专卖的大汉也是极难搞到的。
后来看了《武刚车阵纪要》我才知道:这西十九个厚重箱子组成的车队是“武刚车阵”
的第一排防御基石——箱子是焊死在精钢打造的车身上的,里面可以装满重物,并将车轮卸掉。
安装好后士卒可以躲在车后以马槊、长矛捅刺冲击车阵的敌军,也可以随时向圜阵的第二排撤退,成为内圜阵第一排的近防兵,配合弓弩手阻击敌人、保护圜阵中央区域。
后来李陵告诉我:这五十个车夫也不是随便选的,是义父元狩六年腊月初让李丁专门从代郡调去长安的,去前都做了很充分的思想工作,愿意无条件追随老兵营迁徙。
这些人的特点是驾驭车骑的能力强,特别是驾驭高负重、方向难以控制的马车,同时这些人的膂力在代郡李家军中都排在非常靠前的位置,善于使用马槊、长矛一类的重武器。
义父安排这五十个人来陇西的目的明确:置换陇西军中迁徙确有困难的士卒或相对年轻的伤残老兵去代郡。
本来我以为两百“陷阵营”
材官也可以置换些编制出来,李陵告诉我:那个编制李丁己经安排了不愿意追随李绪的募兵回代郡,并不能帮老兵营减负,能帮老兵营置换减负的只有这五十人。
交接完这些义父最后留给我的家底,我专门安慰了干妈义姁。
义姁告诉我:义娉婷和义婵娟她交给了淳于嫖姚照顾,以后她会兑现向义父的承诺:让我来给她养老(其实是来照顾我和老婆们)。
我告诉义姁:“我一定会把她当成自己的亲妈一样尊敬和照顾,虽然我们面临的挑战很多,但是我绝不让她受一点点委屈!”
在作出这个承诺之后,我喊来九个老婆和十七个便宜子女都来拜见干妈、干奶奶,义姁流着泪含笑加入了我们的大家庭。
李陵到陇西的时间是元鼎元年正月初八后晌,完成一切交接和人员安顿后天就己经黑了。
我们在营地给义父设置了临时灵堂,准备明天一早送入李家祖茔安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