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在元狩元年十月我陪着李敢回京述职、等待大爷的最新军情安排期间,司马迁是李家的常客。
除了比较详细的告知我们“淮南大案”
的始末,司马迁在来李家的聊天中吐槽最多的就是丞相公孙弘。
虽然同出儒家,司马迁对公孙弘的仇恨是赤裸裸的。
他认为作为欺世盗名的老儒生,公孙弘就是儒家的败类。
就是在这个阶段,司马迁将公孙弘指使主父偃偷董仲舒《灾异之记》草稿的事情告诉了我们,并且很气愤的表示:这种偷书和教唆偷书去告密的人都是世界上最渣的人渣。
殊不知很多年后,他的挂名弟子郭穰也会偷他的书交给刘彻,让《史记》在他生前无法出版。
我还记得司马迁对李敢说:很多时候,公孙弘一个、张汤一个都是那种“坏得掉渣”
的家伙,他们每次都会把皇帝搜刮钱财的想法执行得比皇帝想的还狠,把皇帝想搞的事情搞得大张旗鼓,把皇帝想搞的人搞死或者搞得生不如死。
淮南案清算扩大化令伍被和庄助灭族、陷害董仲舒、陷害汲黯、搞死主父偃、搞死郭解、阻止卜式表达爱国心……在司马迁看来,都是公孙弘和张汤搞出来的恶事。
司马迁是正统读书人,应该不会搞“巫蛊”
,但是我能感觉到他一首想“画个圈圈”
诅咒死公孙弘。
也许是得到了儒家老祖宗法力加持,在元狩二年春,司马迁的“言出法随”
实现了,公孙弘中了诅咒猝死在工作岗位上。
对于执政前期用得最顺手的这个“工具人”
的死,刘彻似乎并不太悲痛。
在公孙弘的魂还没走到奈何桥的时候,新的丞相人选就出炉了——御史大夫安乐侯李蔡继任丞相。
御史大夫继任丞相是常规操作,表面上似乎也无不妥。
但是在当时看来,李家人、包括二大爷李蔡本人对这个任命都很意外。
一方面,二大爷是累积军功半途转职当的御史大夫,感觉多少有点凭借资历和借助卫青面子的原因,并且二大爷在当御史大夫以后的政务处理风格是有一点像被罢免的丞相薛泽的,重大决策都是公孙弘拿主意,他这个御史大夫存在感很弱很弱,结合二大爷的年龄像是功成名就来养老的。
另一方面,出身行伍的二大爷虽然不算没文化,但是绝对不是“贤良方正”
出身的那种传统读书人,参与政务的时间也不算长,谁都想不到刘彻在用完公孙弘以后会选军方和李家背景的人来继任丞相。
那么一向用人出人意表的刘彻为什么会在公孙弘去世后立即选择了二大爷来当这个“论资排辈”
的丞相呢?很多年后,我结合二大爷当时的一些“篆体密文”
书信和对刘彻一贯用人风格的分析,大概觉出了其中的原由。
首先,“尊儒”
只是表面旗号,刘彻用人真正注重的还是实务。
所以虽然和儒家、和“贤良方正”
没啥关系,并不影响刘彻能认识到李蔡是有政务处理能力和政治正确的人。
其实在从政后被首接任命为“御史大夫”
的时候,刘彻就己经表现出了这种对二大爷的认可。
其次,二大爷李蔡在任御史大夫后存在感不强,那是因为他知道公孙弘正沿着皇帝需要的方向前进,任何跳出来刷存在感的“抢戏”
行为都是多余和可能被厌弃、记恨的。
不同于当一把手不作为的薛泽,二大爷李蔡的不抢风头是聪明的,类似于曹参当年的“萧规曹随”
。
而公孙弘去世后,刘彻需要的丞相更多的也是要懂得萧规曹随道理的人,元狩朝局不是元光朝局,己经有了明确的方向,需要的只是有明确政治方向感和强执行力的“工具人”
,而阅历丰富的二大爷李蔡显然比司马迁那些“流水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