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
元朔五年秋,凭借二大爷的钻营打点,大爷的行政官职得到升迁,任九卿之一的郎中令。
郎中令的职责是全部羽林南北军的选拔、训练和官兵的绩效考核,但是和卫尉一样同样没有兵符,不能调动指挥军队,只是行政上进行管理。
提前得到大爷履新消息的上官桀第一时间到李家府邸来看望李敢,送了很多礼物还看似非常关心的问李敢对大娘的死“余悲几何”
,如果能稍稍平复情绪,他想禀告皇帝刘彻请刘彻“夺情”
让李敢重新回未央营上班,一帮老弟兄“都想死老领导了”
。
上官桀还特地给在养伤的李椒送了很多恢复元气的珍贵滋补药材,并表达对“领导家哥哥”
为了国家光荣负伤的敬意。
李椒和李敢也不是笨蛋,知道上官桀这时候来巴结李家目的不单纯,但是他们还是“伸手难打笑脸人”
,不过说到让李敢回未央营的时候,李敢还是怼了他一句:“未央营俩司马一起辖制,陛下能同意?”
上官桀只得尴尬的笑了笑说:“只要陛下批准,给我降职回去当假司马也好啊,跟着您李三将军就是我上官桀的荣幸!”
大爷正式上任郎中令回长安履新伊始,二大爷就召集他和义父、李敢、在养伤的李椒以及堂少爷李宇一起开了会,我和李大力也很意外的有资格参加。
还没正式开会,大爷就拿出一份几十人的名单,想让二大爷配合把这些“李家忠良之后”
也搞进羽林南北军。
当了御史大夫的二大爷气场完全不一样了,他首接拒绝了大爷的提议,反而跟他也提了一个完全相反的意见:将现有羽林南北军中全部李家背景的人都调去北境边防军的李家募兵队伍任职,并以此为交换条件和皇帝明确李家募兵的规模为骑兵西千、步兵两万、老兵营五百,未来对匈作战,战损后朝廷按一定的既定标准拨款,由李家自行募兵补给。
二大爷并没有先跟大爷解释,而是先问义父的意见。
义父思考片刻便支持了二大爷的意见。
然后义父对大爷解释了其中的道理:首先,想恢复李家募兵巅峰时期骑兵两万、步兵两万、老兵营五百人的编制己经不可能,但是为防止朝廷进一步削弱李家的兵权,二大爷趁着这个节点和朝廷“订立君子协议”
是非常好的时机;其次,李家在保留募兵权并占据朝堂高位(一位三公、一位九卿)的时候把子弟全部撤出羽林军体系是向皇帝表态:我们是忠于您的,不会做在您眼皮子底下安插自己亲信的事情。
其实即使这些人都离开羽林军,还有类似程丕这样的外部嫡系在,至少羽林枢密部门的情报不会漏项,但给皇帝的观感会很好;最后,李家军的最终舞台毕竟在北境战场上,趁着卫青的部队还没有彻底把匈奴人打怂,李家应该抓住最后的窗口期充实军力,而不是想着在羽林军里多安排亲信。
李家只是想要更多的军功机会和更好的待遇,又不是想图谋不轨,在行政上管理羽林军的时候自觉把自己人撤出来可以有效避免瓜田李下之嫌。
大爷听后没有表态,其实他还是不太舍得把羽林军里面的人都撤走,也不想以后二代、三代们失去羽林军的跳板——毕竟羽林军是大汉高素质职业军人的摇篮。
在大爷还没表态的时候,李敢率先表态了:他个人希望离开羽林军体系,到边军任职。
他觉得最近半年他自己己经非常刻苦的训练,希望在有限的窗口期为大爷分担责任,让李家尽快出现第二个列侯。
对于二大爷而言,李敢的表态可谓恰到好处。
二大爷立即顺着李敢的话跟大爷说:在即将到来的元朔六年,还会有一场更大规模的对匈作战,到时候李椒估计身体还没好透赶不上,但大爷和李敢应该早做准备争取军功!
大爷对这个信息真正起了兴趣,对于身经百战的他来说,除了封侯的执念,别的其实都没那么重要。
他问了李椒的意见,李椒说:他完全支持二大爷的做法,并且希望李敢把李大力还调回他那边给他当亲兵,他想提拔李大力当百夫长,管理骑兵“陷阵营”
最精锐的一个百人小队——这是受到李沮强弩骑兵启发李家骑兵想组建的攻坚部队。
于是大爷最终拍板:只要二大爷与卫青和刘彻商量好李家剩余募兵编制不会继续在战损后持续缩编,他就同意立即执行让李家背景的人全部退出羽林南北军。
会后,二大爷和卫青、刘彻的沟通很顺利。
于是大力回到了李椒身边当亲兵,而我也要做好准备交接工作,以李敢亲兵的身份去李家边军效力。
与我和李敢几乎同时,有一个人也申请被调出了羽林军北军——霍去病。
他后来以剽姚校尉的身份加入了舅舅卫青统帅的“柳营军”
。
在元朔元年那次校场比武后我再没见过霍去病,虽然他后爹家是我们的邻居,但是那时候他己经住在舅舅卫青家,年节上也不见他来陈掌府上走动,我想他应该是看不上陈掌那个提不上筷子的后爹。
陈掌应该也没很好的用好卫家的关系,否则趁着皇帝连卫青的儿子都想封侯的当口,让卫家人跟皇帝开个口,搞回“曲逆侯”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