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现在这社会,四面八方都开放了,原西城里,天南海北的人都有,吃鱼的人多的是?田海民已经在城里打听过,只要他有鱼,有多少要多少。
由于田海民是村里的支委,所以他很顺利地得到了田福堂和金俊山的同意,以每年三十六块钱的象征性代价,在村子北头东拉河岸边,拿到了三亩六分荒草地,准备在这里挖养鱼池塘。
这天下午,田海民以每小时十二元租来的石圪节农机站的推土机,轰鸣着开进这片荒草地,开始了引人注目的挖掘工作,推土机巨大的轰鸣声再次震撼了这个古老的村庄。
许多干完农活的庄稼人和放学的孩子,都前呼后拥的赶来看热闹。
值得一提的是,这里正是当年双水村偷水拦的地方。
村里人,都对六年前那场悲喜剧至今还记忆犹新,唉,时光过得真快,当年在这里丧生的金俊斌,坟头早已被青草覆盖,而人间的生活却依然在这里轰轰烈烈的进行着。
那些手头拮据的庄稼人,无限感慨地围在推土机旁,看着这个钢铁巨兽怎样在荒地上拱出个大坑。
他们羡慕那些有能力折腾的人,听一些见多识广的人说,这土坑里挖出来的将是一把又一把的票子!而他们自己只有眼红的份,一来手头没有本钱,二来也没那个胆量去公家贷款。
在围观田海民家鱼塘工程的人群中,还有两个特殊的身影,田万友和田万江兄弟俩。
这对被村里人称作田四五的老哥俩,此刻正蹲在人群外围,吧嗒吧嗒地抽着旱烟,一言不发。
要是别人家的事儿,田五这位村里的老艺术家,怕是早就编上几段逗乐的链子嘴了。
可今天他却出奇的沉默,布满皱纹的脸上写满了愁苦。
田五心里有本难念的经,明年他就整六十了,家里还有两个十四五岁的闺女。
这把年纪还得在山里拼命,勉强能糊住四张嘴,可手头紧巴的连买化肥的钱都掏不出来。
两个姑娘大了,连件像样的衣服都穿不上,整天破衣烂衫的。
别看他平时在人前总是乐呵呵的,可一个人在山里唱完信天游,常常忍不住抱头痛哭。
田海民这个儿子是指望不上的,不是儿子不孝顺,是儿媳妇不让管。
蹲在一旁的田万江更艰难,他三个儿子都各自成家,一个个老实巴交,都拖家带口的,根本顾不上老两口。
老两口穷的连口好锅都没有,一直用着个漏水的破锅做饭。
前些日子,这老哥俩听说田海民要挖鱼塘,就私下里商量过,看能不能在他这入个股。
他们没钱也没技术,但力气活儿可以全包了。
他们私底下盘算着,虽然儿媳妇儿看不上他们,可要是他们肯出力气,拿个小头,说不定银花能同意。
这件事情他们还没跟田海民提,但现在蹲在这里看推土机干活儿,心里却热乎乎的,仿佛这鱼塘也有他们的一份。
两天后,鱼塘挖好了,田海民两口子正忙着放水前的准备工作。
按照那本小册子上说的,放鱼苗前得用白灰消毒,一亩地要撒六百斤斤生石灰,再铺一层大类,用梨翻一遍,这样既能消毒,又能培养微生物。
这天上午,趁着银花不在工地,老哥俩找到了海民,吭哧瘪肚的提出了他们的想法。
田海民当时没有直接拒绝,毕竟这二位都是自己的长辈,有个还是自己的亲爹,他只是为难的说,要问问媳妇银花的意思。
他毫不避讳的告诉两位老人,家里的事情都是银花做主。
老哥俩也知道这是实情,只好等着田海民去
请示儿媳妇。
当天晚上,田海民来到了父亲家,带来了银花的答复,只有三个字,那就是“不同意”
。
田四田五都愣住了半天,说不出话。
田五呆坐了半晌,长叹一声:
“我们老哥俩给你当长工都不要?你们比旧社会的地主还狠心呢,我和你妈吃糠咽菜把你拉扯大,现在老了,你连我们的死活都不管了?你还算个人吗?”
田五数落儿子的时候,田四一直低着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