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其实这个稿费倒是其次,最关键的还是恢复了“印数稿费”
。
虽然远远比不上后来的“版税”
,只是按“每万册”
发行量计算稿酬,比如每多少万册,可以拿到基本稿费的百分之多少比例,然后逐步递减、同时稿费累加。
但比起单纯的稿费,已经多了好几倍,横向对比其他职业,已经可以算高收入群体。
再要调整的话,除非又有人干预,否则要等到1984年,文学作品稿费标准才会提到2到20元每千字,印数稿酬也会大幅增加。
就连电影剧本也达到每部3000到8000元,极个别可以达到10000元。
只是比起90年代以后,标准还是不够高。
以歌曲为例,在84年经过调整之后,歌曲稿费是作词、作曲各10到20元一首。
这个标准维持了不短的一段时期。
比如1984年石祥作词的《十五的月亮》,唱的也是西南战场的故事,当时这首歌为他带来十六元的稿费收入,所以当时有句话,叫做“十五的月亮十六元”
。
咳咳,虽然和天文谚语撞车,不过当时这首歌的稿费确实是十六圆。
这也是作者收到的关于这首歌的全部收入。
陈凡怀疑当时决定稿酬的那个人是故意的!
总而言之,虽然这年头作家的稿费比普通工人要高不少,但“写作”
致富,还得是90年代、王朔跟出版社谈分成以后的事。
看着颇为兴奋的谭庸,陈凡心里一动,要不要自己先提前把版税弄出来?
可转念一想,还是不行。
王朔谈分成,那是1990年国家出版总局发出通知,允许适当提高作家稿酬标准,然后又出台了我国第一部《著作权法》,明确了“合同另有约定的,也可以按照合同支付报酬。”
有了法律规定,老王又有谈稿酬的底气,才会在92年,跟出版社谈判,拿下“10%”
的版税,开创了国内的版税时代。
所以现在擅自给作家涨稿酬,严格说来是“违规”
的。
陈凡咽了咽口水,自己可是遵纪守法的优秀标兵,哪能干违规的事?算鸟、算鸟。
他在这儿发呆,旁边何青生却着急了,立马转头看着谭庸,“你还真给他出版啊?”
谭庸瞟了他一眼,没好气地说道,“别让我知道你把书稿给他,要不然我吃你一辈子。”
何青生顿时哑然。
于公,这年头出版社都在争抢优质书稿,只要抢到就是钱,他们两个虽然没有陈凡的作品卖座,却也是有口皆碑的老作家,十万册的销量还是有保证的。
这样的作品,不留在自己单位,却给别人去出版,那还不让人笑死啊?
可是回头想想,这可是陈凡!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