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阿依莎公主捧着刚织出的经纬缎样布,看着上面若隐若现的蚕宝宝爬过的痕迹,笑着对张小说:“这些痕迹像极了波斯地毯上的花纹,不如我们就用这个做新的图案吧。”
张小小点头称是,目光落在朱瞻墭身上,只见他正小心翼翼地把一只蚕宝宝放在自己的手背上,咯咯地笑着,那笑声清脆悦耳,像极了纺车转动的声音。
朱高炽坐在葡萄架下,看着这温馨的一幕,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知道,这些蚕宝宝不仅织出了精美的锦缎,更织出了孩子们的快乐,织出了大明的生机与活力。
他轻轻咳嗽了几声,拿起案上的奏疏,继续审阅着全国各地推广经纬车的进展。
阳光透过葡萄叶的缝隙洒下来,照在他的脸上,也照在那不断转动的纺车上,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而充满希望。
七月流火时,第一批用经纬车织出的军布送到了漠北。
朱高煦的回信随着大雁传来,信纸边缘沾着的沙棘汁晕染了字迹:“这布做的帐篷能防箭!
让织锦学堂再送些,要绣上猛虎图案,比阿鲁台的狼旗威风。”
信末还画了个龇牙的老虎,爪子下踩着团丝线,显然是照着朱瞻墭的虎头鞋画的。
张小小看着信忍不住笑,正教绣娘们给军布绣猛虎时,朱瞻墭又惹出了乱子。
他趁人不备,把阿依莎的绿宝石头冠塞进了染缸,等众人发现时,那冠上的宝石己被靛蓝染成了孔雀蓝,却意外地更好看。
“这叫‘锦上添花’,”
张小小笑着打圆场,“波斯的绿宝石配上江南的靛蓝,像极了丝绸之路的颜色。”
阿依莎看着变了色的头冠,忽然拍手道:“就用这颜色织战旗!”
秋收时节,朱棣在天坛举行了盛大的籍田礼。
朱高炽亲自扶着犁,经纬缎做的礼服下摆沾着泥土,却依旧挺首了腰背。
当他将第一束稻穗献给神农坛时,远处传来了织锦学堂的报喜声——用经纬车织出的桑蚕丝,竟在万国丝绸大会上得了头奖,波斯、高丽的使节都来求购织法。
“这才是真正的万国来朝。”
朱棣望着坛下欢呼的百姓,忽然对朱高炽道,“比再多的胜仗都管用。”
他抚摸着儿子被汗水浸湿的衣领,那里用经纬缎绣的暗纹还很挺括,“你母亲若在,定会夸你做得好。”
朱高炽的眼眶忽然红了,咳嗽声里带着哽咽,却坚定地点了点头。
重阳节那天,织锦学堂的工匠们献上了幅巨大的《五谷丰登图》。
整幅图用十种不同的经纬缎拼接而成,山东的棉、江南的丝、漠北的毛在阳光下交织,像幅流动的江山社稷图。
朱棣亲自为这幅图揭幕,当看到图中央那台经纬车的图案时,这位征战半生的帝王忽然湿了眼眶:“这比《永乐大典》更实在,看得见,摸得着,是百姓的饭碗。”
寒风起时,东宫的暖阁里暖意融融。
张小小正教阿依莎用新丝线绣《百子图》,朱瞻墭在一旁用毛笔乱涂,把每个娃娃的脸都画成了蚕宝宝,却得意地举着宣纸跑来跑去,墨汁甩得经纬缎地毯上到处都是。
朱高炽坐在软榻上,翻着各地工坊的奏报,忽然指着山东的账目笑了:“你看,灾民们用经纬布换了粮食,还结余了不少,说要给瞻墭做周岁礼物。”
张小小凑过去看,只见账册上画着个歪歪扭扭的虎头鞋,旁边写着“用小皇孙玩丢的蚕茧丝织的”
。
她忽然想起江南的蚕桑宴,那些笑声仿佛还在耳畔回响,混着纺车的“咔嗒”
声,像首永远唱不完的歌谣。
而此刻的漠北,朱高煦正穿着经纬缎做的棉甲,站在新搭建的工坊前。
工匠们用他送来的沙棘纤维混纺布料,织出的马衣既防沙又保暖。
他看着纺车转动的丝线,忽然觉得这比战场上的刀光剑影更让人安心。
“等开春了,”
他对身边的亲兵说,“我们回京,看看那小子又把什么东西塞进了纺车。”
归期未定,但经纬交织的丝线早己将南北连接。
东宫的纺车还在转动,织出的不仅是锦缎,更是一个个温暖的日子,在时光的长河里,绵延不绝。
当第一片雪花落在织锦学堂的窗台上时,张小小忽然觉得,这深宫的岁月,就像这经纬交织的布料,有经线的坚韧,也有纬线的温柔,在无数个平凡的日子里,织出了最动人的篇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