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车夫姓王,是墟沟本地人,祖辈都是渔民,父亲和爷爷都出过海,后来他年纪大了,腰不好,不能再出海,就改拉三轮车。
“我们连云港人,吃海鲜讲究‘三鲜’:刚靠岸的‘时鲜’,活蹦乱跳的‘活鲜’,不蘸调料的‘本鲜’。”
王师傅蹬着三轮车,车把上的铃铛偶尔被风吹得响一下,“以前我们渔民,捞上鱼来,在船上就煮,铝锅架在煤炉上,水开了把鱼扔进去,就放点盐,煮出来的汤是奶白色的,比啥都鲜!”
他说着,脚下的力气大了些,三轮车加快了速度,路边的树影飞快地往后退。
三轮车穿过墟沟的老街,路边的店铺大多关着门,卷闸门拉得严严实实,只有几家海鲜餐馆还亮着灯,玻璃门上贴着“活蟹现杀”
“白灼皮皮虾”
的红纸,字是手写的,带着点潦草的活气。
偶尔能看到早起的渔民,挑着两个竹筐,竹筐是柳编的,外面套着塑料布,筐里盖着湿毛巾,里面是刚挑好的海鲜,湿毛巾往下滴水,在地上留下一串小水洼。
渔民们脚步匆匆,肩膀随着走路的节奏轻轻晃,往市场方向走,嘴里还时不时跟熟人打招呼:“今天蟹肥不?”
“还行,刚卸的,满黄!”
“这些渔民,凌晨三点就出海,驾着小渔船,在海州湾撒网,六点回来,赶早市卖个好价钱。”
王师傅指着一个挑筐的渔民,那人穿着黑色的胶皮裤,裤脚沾着海水,“你看他筐里的梭子蟹,青壳白肚,脐是圆的,肯定是母蟹,这种蟹,清蒸最鲜,一蒸黄就流出来了,蘸点醋,一口下去,满嘴都是鲜!”
墟沟海鲜市场比陆帆想象的热闹得多。
市场是钢结构的大棚,顶部的钢架上挂着红色的横幅,上面写着“东海第一鲜,连云港欢迎您”
,字是烫金的,在清晨的光里闪着亮。
大棚里分了好几个区,活鲜区、冰鲜区、干货区,每个区都用蓝色的塑料板隔开,地上铺着防滑垫,上面还沾着没干的海水,踩上去有点湿滑。
活鲜区是最热闹的,每个摊位前都摆着几个蓝色的塑料盆,盆里装着从海里抽来的海水,清澈得能看到盆底的细沙。
梭子蟹在盆里爬,青色的蟹壳在灯光下泛着光,偶尔有蟹爬得太急,从盆边掉下来,摊主眼疾手快地捡起来,扔回盆里,嘴里还念叨着:“慢点爬,没人跟你抢!”
皮皮虾则在另一个盆里,时不时弹一下,溅起细小的水花,有的皮皮虾背部有一条淡红色的线,摊主说那是带黄的,最鲜。
花蛤则在盆里吐着泡泡,发出“咕噜咕噜”
的轻响,像在跟人打招呼。
“来看看我的梭子蟹!
刚靠岸的,母蟹满黄!”
最靠近入口的摊位前,摊主是个三十多岁的年轻人,穿着黑色的胶皮裤,裤脚卷到膝盖,露出结实的小腿,小腿上沾着点海泥,手里拿着一只梭子蟹,向周围的顾客展示。
他的声音洪亮,带着年轻人的活力:“你看这蟹,脐是圆的,是母蟹,捏一下蟹腿,硬邦邦的,里面全是肉!
我早上西点去码头接的船,还带着海泥呢!”
陆帆走过去,摊主立刻把手里的蟹递过来,笑着说:“小伙子,你摸摸,新鲜得很,刚从渔船上卸下来的,蟹爪还在动呢!”
陆帆接过梭子蟹,蟹壳是青绿色的,上面有深色的斑点,像撒了一把芝麻,腹部是白色的,没有一点污渍,摸起来很光滑。
蟹腿很粗,捏起来确实硬实,指尖能感觉到蟹腿里肉的紧实。
“多少钱一斤?”
陆帆问,手指还在蟹壳上轻轻摸了摸。
摊主笑着说:“母蟹西十五,公蟹三十五,今天刚靠岸,比昨天便宜五块,你要得多,再给你便宜点,算你西十二一斤!”
旁边一个阿姨正在挑皮皮虾,听到价格,手里的动作停了下来,回头对陆帆说:“小伙子,他这蟹不贵,我昨天在别的摊买,母蟹要五十呢,他家的蟹新鲜,我经常来买,不会骗你。”
阿姨姓刘,是连云港本地人,退休前在渔业公司上班,退休后每天早上来市场挑海鲜,给儿子家做饭。
她穿着一件浅紫色的外套,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黑色的发夹固定着,手里拿着一个红色的塑料筐,筐里己经放了几只皮皮虾。
“挑皮皮虾要挑带黄的,你看这只,背部有一条黄线,从头到尾,就是带黄的,白灼出来,黄是甜的,不像不带黄的,只有鲜味,没甜味。”
她拿起一只皮皮虾,递到陆帆面前,“还有,要挑活的,活的皮皮虾,你一碰它的须,它就会弹,死的就软趴趴的,不鲜,吃了还容易拉肚子。”
陆帆跟着刘阿姨学挑皮皮虾,手指轻轻碰了碰一只皮皮虾的须,那虾立刻弹了一下,溅了他手背上一点海水,凉丝丝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