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是啊,”
张爷爷把鱼放回篮,拿蓝色粗布擦手,布上沾着湖水痕迹,“我们渔民靠湖吃湖,早起才能捕到鲜鱼。
我年轻时候跟我爹一起,那时候没这么好设备,用小木船手划,没发动机,每天划两三个小时才到捕鱼的地方。
遇刮风下雨,船在湖里晃得厉害,我爹就让我趴在船里,他自己撑船,有时候雨大浑身湿透,冻得打哆嗦,也得坚持,不然家里没饭吃。”
张爷爷抬眼望太湖,眼神满是热爱:“那时候太湖的水比现在清,站船上能看见水底水草,鱼也多,一网下去能捕不少银鱼白虾,有时候还能捕到大鲤鱼。
后来污染了,水浑鱼少,鲜味儿也差了。
好在这几年政府治理得好,关了不少污染企业,湖边种了树,水又清了,鱼也慢慢多了,鲜味儿也回来了。”
他指不远处湖面,“你看,现在站这儿能看见水底水草,还有小鱼在水草间游,以前可看不到。
政府还规定禁渔期,不让捕,让鱼好好繁殖,子孙后代才能吃到这么鲜的太湖三白。”
陆帆听得感慨——以前只知道太湖三白好吃,却不知背后有这么多故事:渔民对太湖的敬畏、对生态的保护,还有一代代人的坚守,才让这份鲜味传承下来。
“小伙子,要不要跟我去附近餐馆,让老板给你做地道的太湖三白?”
张爷爷突然说,“我常把鱼卖给那家,老板叫王建国,跟我是老熟人,他手艺好,做的太湖三白最正宗,比大饭店的好吃——大饭店的鱼不一定新鲜,有的还是冷冻的,味道差远了。”
陆帆赶紧点头:“好啊谢谢张爷爷!
我正想尝新鲜的太湖三白呢。”
张爷爷拎起竹篮,把手用布缠过不勒手,带陆帆往湖边小路走。
小路两旁种柳树,虽深秋,柳叶还有些翠绿,风一吹轻晃,像在欢迎他们。
路面是碎石铺的,走上去有点硌脚,但很干净,没一点垃圾。
十分钟后,见一栋白墙黛瓦的小房子,屋顶尖,像江南民居,门口挂木牌,毛笔写着“湖边人家”
,旁有小字“正宗太湖渔家乐”
,木牌边缘磨损,该是挂了很多年。
门口摆两张竹椅,一位老奶奶坐那儿缝衣服,见张爷爷来,放下活笑着站起:“张叔,今天鱼新鲜吗?我家老头子刚才还说,想吃你捕的白鱼,好久没吃清蒸白鱼了。”
“新鲜得很!”
张爷爷把竹篮递给从屋里出来的男人,“建国,你看,刚捕的银鱼、白虾、白鱼,都是活的,赶紧做,让小伙子也尝尝我们太湖的鲜。”
男人约五十岁,穿白褂,褂子沾点油渍,是刚才做饭溅的。
他接竹篮,笑对陆帆说:“小伙子你有口福了,张叔捕的鱼是这一带最鲜的,我做太湖三白几十年,就认张叔的鱼——别人的要么不新鲜,要么个头不合适,只有张叔的每次都刚好。”
陆帆跟着进屋,餐馆不大,五张桌子都靠窗边,能看太湖景色。
桌子是木质的,表面磨得发亮,椅子是竹制的,坐上去舒服。
墙上挂着照片:张爷爷捕鱼的、王建国做太湖三白的、客人的合影,看着很温馨。
“小伙子坐这儿,这位置看太湖最好,”
王建国的妻子李秀兰走过来拉椅子,她穿蓝围裙,印着“湖边人家”
,“我给你倒杯热茶,湖边风大,暖暖身子。
我们这茶是太湖水泡的本地碧螺春,你尝尝,有股湖水的清甜。”
李秀兰端来青瓷茶杯,杯上印小荷花。
陆帆喝一口,茶味清淡带清甜,不像平时喝的碧螺春苦,果然有湖水味,喝下去喉咙暖暖的,刚才风吹的紧绷感也没了。
“小伙子你先坐着,我去厨房看看,让建国快点做,别让你等急了。”
李秀兰说完往厨房走,还回头叮嘱,“茶不够了就说,我再给你倒。”
厨房在里间,能看见王建国忙碌的身影。
他站水池边处理鱼,先把白鱼冲几遍,拿小刀刮鳞——动作熟练,刀贴鱼身,一下刮下一片鳞,鳞落水池发“沙沙”
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