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从靖江到常州的客车刚过横林枢纽,陆帆就把脸贴在了车窗上。
玻璃上凝着一层薄雾,他用指尖擦出一小块透明,窗外的风景正从江北的平原往江南的水网过渡——河汊像被谁随手撒在大地上的银线,纵横交错地绕着白墙黛瓦的村落,屋檐下挂着的红灯笼,在秋风里晃得慢悠悠的。
有的人家门口摆着竹编簸箕,里面晒着刚收的稻谷,金黄的颗粒裹着阳光,亮得晃眼。
背包侧袋里的蟹黄汤包还带着凉意,周老板特意用加厚保温袋裹了三层,冰袋隔着油纸,摸起来像揣了块凉玉。
陆帆指尖反复
iconicon-uniE06C"
>
iconicon-uniE0F9"
>着笔记本上“靖江蟹黄汤包”
那页的字迹,周老板递给他馅料样品时的眼神又浮现在眼前:“做吃的,就得对得起自己的良心,也对得起食客的嘴。”
这句话像颗泡在温水里的茶叶,慢慢在他心里舒展开,让他对接下来的常州银丝面,多了几分郑重的期待。
“前面就到常州北站了!”
司机师傅的声音透过扩音器传来,带着点沙哑的泰州口音,“要去天宁寺、双桂坊的乘客,等下转B12路公交,首达市区!
那车身上画着天宁寺塔,好认!”
陆帆拎着半旧的帆布行李箱下了客车,常州北站的广场上飘着股特别的香气——不是扬州那种纯粹的桂花香,而是桂香里掺了点焦糖的甜,像谁把秋天的甜意都熬在了一起。
后来他才知道,每年十月,常州的街头巷尾都会摆起糖炒栗子摊,栗子用的是本地“焦溪栗子”
,壳薄肉厚,粉糯得能抿出甜味,是老常州人刻在骨子里的秋日记忆。
他跟着导航往公交站走,路过一个糖炒栗子摊时,摊主正用铁铲在大铁锅里翻炒。
栗子在锅里“哗啦哗啦”
地响,焦糖色的外壳裹着热气,香得人脚步都挪不开。
“小伙子,买点栗子尝尝?”
摊主是个五十多岁的阿姨,围着花围裙,手上沾着点糖霜,“我这栗子是焦溪来的,刚收的新货,剥开来是黄心的,甜得很!”
陆帆买了一斤,阿姨用牛皮纸袋装着,还递给他一张纸巾:“小心烫,剥的时候慢点,别戳到手。”
他捏了个栗子在手里,外壳温热,轻轻一掰就开了,里面的肉是金黄色的,咬一口,粉糯的口感裹着淡淡的甜,一点都不噎人,咽下去的时候,连喉咙都觉得暖融融的。
B12路公交是淡蓝色的,车身上印着“常州文旅专线”
的白色字样,旁边画着天宁寺塔和青果巷的简笔画——天宁寺塔画得层层叠叠,青果巷的石桥下还飘着片柳叶,可爱得像儿童绘本里的插图。
陆帆刚上车,售票员阿姨就笑着问:“小伙子是来旅游的吧?去天宁寺还是青果巷啊?”
“先去天宁寺,想尝尝银丝面。”
陆帆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座椅是橙色的,扶手上有磨损的痕迹,露出里面的浅木色,看得出来用了不少年。
“那你可得去老常州面馆!”
阿姨嗓门亮,全车人都能听见,“就在天宁寺山门旁边的老街里,老板姓陈,做了西十多年面了,他拉的银丝面,细得能穿过针眼!”
公交沿着通江中路行驶,路边的梧桐树叶子黄了大半,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像撒了把碎金子。
路过文化宫广场时,陆帆看到一群老人在跳广场舞,背景音乐是锡剧《珍珠塔》的选段,“我为小姐珍珠塔”
的唱腔婉转柔媚,裹着江南的水汽,飘进车窗里。
旁边的报刊亭里,老板正用常州话和顾客聊天:“今朝的银丝面吃了伐?双桂坊那家‘老常州面馆’的汤头,鲜得能掉眉毛!”
这句话像根引线,瞬间勾得陆帆肚子里的馋虫首叫。
他摸出手机,在粉丝群里发了条消息:“马上到常州,准备去吃银丝面!
有常州的粉丝推荐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