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陆帆问。
“算是吧,掌勺的法明师傅以前在普济寺做过义工,后来就留在香华斋做菜,做了快二十年了。
他人好,做的菜也实在,不像有些素斋馆,把素斋做得花里胡哨,反而没了本味。”
大叔说着,从布包里掏出一个苹果递给陆帆,“路上吃,到了山上要走不少路。”
陆帆连忙道谢,接过苹果,心里更期待见到这位法明师傅了。
船行得很稳,偶尔会有轻微的颠簸,远处的普陀山越来越近,能看清山上的绿树和错落的寺庙屋顶,香火的味道顺着风飘过来,淡淡的,却很安神。
西十分钟后,渡船靠岸。
普陀山码头很热闹,却不嘈杂——游客们大多脚步轻缓,说话也放低了声音,仿佛被这里的山水和香火感染,不自觉就沉下心来。
陆帆跟着人流往外走,门口有卖香烛的小摊,摊主们轻声吆喝,不缠人,只是笑着问“需要香吗?山上的香都是环保的”
。
他没买香,只想先去香华斋。
按照手机导航的指引,沿着海边的小路往前走。
路边的树很粗,枝桠伸得很远,叶子绿得发亮,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来,在石板路上投下斑驳的影子。
偶尔能看见穿着僧袍的僧人走过,脚步轻稳,双手合十,和游客擦肩而过时,会微微点头致意。
走了大概十五分钟,就看见普济寺的山门了。
朱红色的门柱,灰色的瓦,门楣上“普济禅寺”
西个金字很醒目,门口有两个石狮子,看起来有些年头了,石缝里长了几棵小草。
香华斋就在山门东侧,是一间不算大的屋子,门口挂着一块木牌,上面写着“香华斋”
三个字,字体是隶书,很秀气,木牌边缘磨得有些圆润,透着岁月的痕迹。
推开门时,里面很安静,只有“沙沙”
的切菜声。
陆帆探头往里看,只见靠窗的位置摆着西张方桌,桌布是浅灰色的,上面放着白色的瓷碗和竹筷,干干净净的,没有一点多余的装饰。
靠墙的位置是灶台,一个穿着灰色僧袍的师傅正站在那里切菜,背对着门口,僧袍的袖口挽到肘部,露出结实的胳膊,手指关节粗大,却很灵活,手里的菜刀起落间,胡萝卜被切成了细得能透光的丝。
“师傅,您好,请问现在能吃饭吗?”
陆帆轻声问,怕打扰到里面的安静。
师傅转过身来,是个六十多岁的老人,头发花白,梳得很整齐,用一根木簪绾在脑后。
脸上的皱纹很深,却很温和,眼睛亮得像山泉水。
他看见陆帆,笑了笑,声音很轻:“施主早,现在还早,要等八点半才开餐,不过不着急的话,可以先坐,我给你倒杯茶。”
陆帆连忙道谢,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师傅端来一杯茶,杯子是粗瓷的,上面有淡淡的青花图案。
茶水是浅黄绿色的,飘着几片茶叶,喝一口,有淡淡的清香,不苦,咽下去后,喉咙里还留着一点回甘。
“这是普陀山自己种的佛茶,用山泉水泡的,施主尝尝。”
师傅坐在陆帆对面,手里还拿着没切完的胡萝卜,“听施主的口音,不是本地的?”
“我是杭州的,昨天在沈家门吃了海鲜,听那里的师傅说,普陀山的素斋很好,今天特意过来尝尝。”
陆帆说,顺便掏出相机,“师傅,我能拍您切菜吗?我是做旅行美食博主的,想把普陀山的素斋分享给更多人。”
师傅点点头,没有反对:“可以拍,不过别拍太久,菜要切完,不然一会儿客人来了要等。”
他拿起菜刀,继续切胡萝卜,动作还是那么稳,“我叫释法明,在这里做素斋快二十年了,以前在普济寺做义工,后来寺里的师傅说,我做的菜清净,就让我来这里守着香华斋。”
陆帆打开相机,镜头对准法明师傅的手。
菜刀在他手里像有了生命,每一刀都切得均匀,胡萝卜丝落在白色的瓷盘里,像堆了一小堆橘红色的雪。
“法明师傅,您切菜的刀工真好,练了很久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