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温岭老街的午后,阳光像被揉碎的金箔,透过桂花树的缝隙,在“老茶客”
咖啡馆的木质桌面上投下细碎的光斑。
桌面是几十年的老松木,边缘被磨得圆润,上面留着深浅不一的痕迹——有早年咖啡渍晕开的棕褐色圆圈,有小孩用铅笔涂鸦的歪扭线条,还有林叔常年放紫砂茶杯压出的浅痕,每一道都是老街时光的印记。
陆帆把笔记本电脑轻轻放在桌上,电源线绕了两圈塞进背包侧袋,指尖还沾着一点米白色的面粉——那是早上帮陈婶揉嵌糕面团时蹭到的,面粉是陈家自家磨的,带着刚脱壳的小麦特有的清香,不像杭州超市里买的工业化面粉,只有单调的淀粉味。
“老板,一杯蜜茶,加两勺本地的桂花蜜。”
陆帆朝柜台方向喊了一声。
柜台后,林叔正用一块粗布擦着玻璃杯,听到声音抬起头,脸上的皱纹挤成一团笑。
他今年五十六岁,头发鬓角己经花白,却梳得整整齐齐,身上穿的靛蓝色土布褂子洗得有些发白,领口处缝着一块同色的补丁——是他老伴去年冬天补的,说“还能穿两年,扔了可惜”
。
林叔知道陆帆是来拍美食的博主,早上陆帆来踩点时,两人聊了半个钟头,从泡虾聊到食饼筒,林叔还主动给他指了几家本地人常去的老店。
“好嘞!”
林叔应着,转身从柜台下的陶瓮里舀了两勺桂花蜜。
陶瓮是粗陶的,上面刻着“桂”
字,是林叔父亲传下来的,用了快西十年。
桂花蜜是上个月刚腌的,蜜色是浅琥珀色,里面浮着细碎的金黄色桂花,是林叔自己在院子里摘的金桂,“刚采的桂花腌的,蜜是本地蜂农送的,甜而不腻,配你剪视频正好,解乏。”
他把蜜茶倒进一个透明玻璃杯,杯壁很快凝出细密的水珠,顺着杯身滑下来,在桌面上积成小小的水洼。
林叔端着蜜茶过来时,手里还多了一个白瓷碟,碟子里放着西块刚烤好的海苔饼。
饼是圆形的,边缘微微焦脆,表面撒着白芝麻,咬开一口能看到墨绿色的海苔碎夹在酥皮里,海苔的鲜和芝麻的香混着小麦的醇厚,在嘴里散开。
“自家烤的,你尝尝,温岭人待客都用这个。”
林叔把碟子放在陆帆手边,手指指了指电脑屏幕,“这是在剪台州的视频?素材拍得不少啊。”
“是啊,刚拍了泡虾、嵌糕和食饼筒,想趁今天下午整理一下。”
陆帆接过蜜茶,指尖碰到杯壁的凉意,喝一口,桂花的甜香从舌尖漫开,混着蜜的浓稠,滑过喉咙时还带着一点温热,瞬间驱散了午后的燥热。
他把电脑屏幕转向林叔一点,“您看,这是早上拍的王阿婆捶年糕。”
林叔凑过来看,眼睛眯成一条缝:“是老王啊,她这手艺有三十年了吧?我记得我儿子小时候,就爱蹲在她摊前看捶年糕,每次都要等年糕捶好,讨一小块热乎的吃。”
他顿了顿,声音慢了下来,“我儿子现在在上海做设计,每次打电话回来,头一句就是‘爸,你最近烤海苔饼没’,说上海超市里的海苔饼都是机器做的,咬着像纸,没咱们老街的香——你说这香,不就是柴火的烟味、桂花的甜味、还有老王年糕的麦香味混在一起的嘛,离开了老街,哪还有这味道。”
陆帆点点头,打开电脑里的“台州素材”
文件夹,里面按“美食类型”
分了三个子文件夹,每个文件夹里的视频片段都标了时间和地点。
“泡虾”
文件夹里有12个片段,最长的一段是昨天上午在临海紫阳古街拍的,王记泡虾的王老板炸泡虾的全过程——镜头里,王老板戴着藏青色的袖套,手里的长柄铁勺舀起面糊,裹上虾仁和肉末,轻轻放进滚油里,油花“滋滋”
地溅起来,裹着面糊的泡虾在油里慢慢膨胀,从米白色变成金黄色,表面起了细密的气泡,王老板用勺子翻了个面,说“再炸十秒就好,老了就柴了”
。
陆帆记得当时站在摊前,油香混着虾仁的鲜飘过来,有个穿校服的小姑娘等在旁边,踮着脚问“王爷爷,我的泡虾好了吗”
,王老板笑着说“快了快了,给你多加了虾仁”
。
“先从声音开始吧。”
陆帆心里想着。
之前剪杭州的视频时,他总习惯把背景音调淡,用清晰的解说词主导画面,比如介绍奎元馆的虾爆鳝面,会详细说鳝鱼的处理步骤、面条的煮制时间。
但这次在台州,他站在老街的石板路上,听着木槌捶打年糕的“咚咚”
声、灵江潮水拍岸的“哗啦”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