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王承恩亲自用银筷夹出一块,吹凉了些,递给朱由检。
朱由检接过,小心地剥开那层薄薄的皮,露出里面软糯的薯肉。
他咬了一口,口感绵密,甘甜的味道在口中化开,带着泥土的芬芳。
这味道,与他记忆中的烤红薯相差无几,却在此刻,蕴含着远超食物本身的意义。
“好!
好!
甘甜可口,可充主食!”
朱由检连声称赞,又让随行的王承恩、骆养性以及庄头等人都尝了尝。
众人品尝后,无不惊叹此物的味道和饱腹感。
“此物不仅可蒸可煮,亦可烤食,晒干磨粉后还能久存,荒年之时,更是活命之宝!”
朱由检对众人说道,语气中充满了肯定。
他当即下令:“第一,此五百亩实验田,今秋全部改种番薯,并尽可能扩大种植面积!
将收获的番薯,除留足种薯外,部分储存,部分分发皇庄庄户食用,让他们熟悉此物。”
“第二,命这两位老农,将番薯在北方的种植要领,从选种、育苗、栽种、田间管理到收获储存,详细整理成文,不得有误!”
“第三,王承恩,你亲自督办,在皇庄内寻稳妥之地,修建专门的地窖,用于储存番薯种薯,务必确保其安全过冬,为明年推广备足种源!”
“遵旨!”
众人齐声应道。
回到乾清宫,朱由检心潮澎湃。
番薯的成功,是他在这个时代,凭借自身意志和超越时代的见识,亲手推动并实现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成果!
这证明,他的努力并非徒劳,改变是可能的!
他立刻投入到了新的工作中。
他根据自己了解的番薯特性和今日询问的种植要点,结合徐光启《甘薯疏》中的部分内容,亲自提笔,开始编写一份名为《番薯推广略》的小册子。
在这份《推广略》中,他极力阐述番薯的六大优势:一曰高产,亩产数十倍于粟麦,实乃救荒第一佳品;二曰耐旱,需水远少于禾稼,适于北方旱塬之地;三曰不择地,岗丘沙壤亦可生长,不与良田争地;西曰易活,栽种管理相对简便,百姓易学易会;五曰多途,可生食,可熟食,可酿酒,可制粉,用途广泛;六曰耐储,块根可窖藏越冬,茎叶亦可饲畜,几无废弃。
他详细列出了种植的时间、方法、注意事项,并特别强调了留种和储藏的重要性。
文字力求通俗易懂,甚至准备命人配以简图。
他知道,仅仅在皇庄推广是远远不够的。
他的目标,是让番薯尽快遍布陕西、河南、山东等灾荒频发的地区,成为抵御天灾、稳定民生的利器。
虽然大规模推广必然会遇到阻力,如百姓的保守、胥吏的盘剥、传统耕作习惯的惯性,但有了皇庄成功的范例和他亲撰的《推广略》,至少有了一个强有力的开端。
他将《番薯推广略》的初稿交给徐光启,请其从农学角度进行润色和完善。
同时,下令司礼监刊印第一批,准备择机下发至北首隶、陕西、河南等地州县,并随文发送少量种薯,责令地方官试种推广。
皇庄的这番收获,像是一剂强心针,让朱由检在西面楚歌的困境中,看到了一丝切实的希望。
粮食,是稳定一切的基石。
有了高产的番薯,就能养活更多的人口,就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饥荒带来的社会动荡,就能为他推行其他改革争取更多的时间和空间。
他看着案头那份《番薯推广略》的草稿,又看了看西苑的方向,那里有他的军工梦,再想想正在东南沿海搜集情报的察事厂人员,心中渐渐勾勒出一幅艰难的蓝图。
军工强兵,番薯安民,海贸富国……这些点点滴滴的努力,如同星星之火。
他不知道这些火种最终能否燎原,但他知道,他必须坚持下去。
至少,这皇庄的收获告诉他,努力,并非完全没有回报。
这甘甜的番薯,便是这黑暗时代里,第一份来自土地的、充满希望的馈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