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初夏的晨光透过文华殿高大的窗棂,在光洁的金砖地面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殿内庄严肃穆,檀香袅袅。
今日是经筵日讲的日子,这是明朝皇帝定期接受儒家经典教育、与翰林学士们探讨治国之道的重要场合。
朱由检端坐在御座之上,身着常服,神色平静。
下方,以内阁首辅钱龙锡、次辅李标为首,以及翰林院、詹事府的一众饱学鸿儒,皆身着绯袍玉带,肃然而立。
他们将是今日的讲官。
按照惯例,讲官们先阐述了《尚书·禹贡》篇,歌颂大禹划九州、定贡赋的功绩,强调国家治理需有法度,赋税征收应合理均衡。
接着,又讲解了《孙子兵法》的谋攻篇,论述不战而屈人之兵为上,用兵需谨慎。
这些内容,朱由检听得有些心不在焉。
他的思绪早己飞到了陕西的旱塬、辽东的战场以及空空如也的太仓库。
当讲官们按照流程,恭敬地请皇帝发表圣谕或提出疑问时,朱由检觉得,这是一个机会。
一个可以试探性地将自己一些超越时代的想法,包裹在借古论今的外衣下,抛出来看看反应的机会。
他清了清嗓子,目光扫过下方那些饱读诗书、代表着帝国正统意识形态的臣子们,缓缓开口,声音在空旷的大殿中回荡:“诸位先生方才所讲,深得治国用兵之要旨,朕心甚慰。”
他先定了基调,然后话锋一转,“然,朕近日读史,偶有所得,心有疑惑,愿与诸位先生探讨。”
所有讲官都屏息凝神,竖起耳朵。
“《禹贡》定九州之赋,乃上古之制。”
朱由检斟酌着用词,“然则,时移世易,如今大明疆域远迈夏禹之时,物产、商贸亦非古时可比。
譬如东南之市舶,海外之番货,其利甚巨。
若仍固守田亩之税为主,而于这流通之利征收不力,甚至视为末业而不加重视,长此以往,国用岂能充足?此其一惑也。”
他没有首接提重商或改革税制,而是借古论今,质疑单纯依靠农业税的合理性,并将话题引向了海外贸易。
这是他海事之思的初步试探。
话音刚落,讲官队列中一位资深的翰林学士便迫不及待地出列反驳,他引经据典,神色激动:“陛下圣虑,然臣以为不然!
《大学》有云:生财有大道,生之者众,食之者寡,为之者疾,用之者舒,则财恒足矣。
’财货之本,在于农耕桑麻,此乃生之者众也。
圣人重本抑末,正是此理。
市舶番货,虽有小利,然奇技淫巧,易惑人心,且商人重利轻义,若朝廷与之争利,岂非舍本逐末,与民争利?更有甚者,开关通海,易引倭寇番夷,滋生边患!
汉武帝算缗告缗,与民争利,史家多有微词,前车之鉴,不可不察啊!”
一番话,将朱由检的试探首接定性为舍本逐末、与民争利,并抬出了汉武帝这个反面典型,可谓义正辞严。
朱由检心中冷笑,面上却不动声色,继续抛出第二个问题:“先生所言,亦有道理。
那朕再有一惑。
方才讲《孙子》,言不战而屈人之兵。
《孙子》亦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
可见用兵之费,何其浩大!”
他顿了顿,观察着众人的反应,然后说道:“然观如今九边镇戍,卫所兵制废弛,军户逃亡,空饷严重,每年耗费数百万辽饷、年例,却仍感兵力不足,器械朽坏。
若效仿古人寓兵于农之策,或……或尝试以募兵替代部分世兵,精选壮勇,厚给粮饷,严加训练,使其成为脱产之精兵,是否更能节省冗费,提升战力,以达胜兵先胜而后求战之境?”
这是他针对军事改革的想法,触及了明朝根本的卫所制度和军户制度,提出了募兵制的雏形。
这一次,反驳的声音更加激烈。
不止一位讲官出列,情绪激昂。
“陛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