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俞潮胜直接问杨帆。
“杨大人,你的变法,是否就是要恢复太祖旧制?”
这也是众人的心声。
杨帆大笑,称自己并未恢复太祖旧制,也无资格为之,如今的大明已非元末,变法旨在中兴而非制造大乱。
他在江南皆行兴利除弊之事,张太岳亦支持此类举措,且他从未羞辱缙绅,反倒是严世藩多次鼓动他人羞辱自己。
俞潮胜暗自感叹,杨帆行事光明磊落,宽宏大量,只对有罪者论罪,从不诬陷,与严世藩动辄构陷、致人暴毙的行径截然不同。
经过深谈,沐朝弼大致理解了杨帆的深层想法,觉得其与太祖之道大方向一致,并非在刨大明朝的根,只是这样一来,自己处境尴尬。
他既不能依附严家,也无法全然追随杨帆,想依靠裕王,又因老严嵩厉害、裕王缺乏主见而犹豫,最终打算效仿张居正,与杨帆保持若即若离的关系,既赞成变法,又有所保留。
拿定主意后,他向付应芳、俞潮胜、廖姓等人表示,本朝以尧舜大道立国并无不妥,太祖当年确是如此行事,而杨帆也说了如今不会效法太祖,尧舜大道或许能中兴大明,询问众人看法。
王材见状暗叫糟糕,知道自己这趟差事已然失败,回严世藩那里复命无望,只能去信后回家。
他虽心中不满,但深知沐朝弼等人皆是大佬,自己一个闲居之人惹不起,便叹服软,称自己闲居乡野本不该多事,好在诗书能自娱,打算在沐府叨扰几日便回家种田,不再去见严世藩,只需让人送信即可。
沐朝弼笑称王材有雅士之风,邀其在府中多待些日子,不必急于回去。
王材明白严世藩定会恨透自己,以往恐遭不幸,沐朝弼此言有庇护之意,便起身向沐朝弼深拜致谢,又向杨帆一拜,称今日有幸结识,实为三生有幸。
杨帆回应说王材是雅士,言重了。
王材知晓再留下去尴尬,便以要为朋友采办当地土产为由告辞。
沐朝弼让他与刘彰宽一同下山,还说自己这边再谈几句便了,明日会亲自设宴,届时再好好聊聊。
随后,刘彰宽与王材、王大任及其他无关之人一同出了山门。
旁人离开后,气氛顿时融洽起来。
付应芳思索片刻,顺着沐朝弼之前的话,向杨帆表示自己有个想法,不知是否妥当,想请杨帆赐教。
杨帆温和地让他请说。
付应芳称,惠宗皇帝其实并无大错,当年虽糊涂,动摇了太祖的宏略,但本心绝无邪僻,自己对此深知。
他还提到,惠宗削发为僧后常郁郁不乐,悲哀的并非个人荣辱,而是太宗杀戮过重,以及黄子澄、方孝孺等人的悲惨际遇。
因此询问杨帆是否有两全之策,若能如此,惠宗在九泉之下也必定感激。
杨帆闻言一怔,想到建文帝是个大麻烦,诸多势力借其旗号行事,不给正式定论,日后难免生事。
可给出定论又涉及皇家,不知嘉靖会作何感想,且不说清楚,沐朝弼等人又未必相信自己。
此外,他听了众人的说法,觉得建文帝当年削藩或许另有原因,说他纯粹被黄子澄等人误导,显得过于幼稚简单,说他有心颠倒太祖体制,又似乎不尽然。
一时思路纠结,难以决断。
但他很快有了主意,称建文帝的谥法由自己来说不妥,不如回到杭州后向张太岳请教,张太岳睿智善断,又是清流领袖,对黄子澄、方孝孺也不反对,询问众人觉得如何。
几人相互对视一眼,沐朝弼点头表示看来也只能如此,认为张居正必然公道,此计可行。
话音刚落,沐朝弼又笑着向杨帆坦言,自己自幼背熟《武臣大诰》,行事却与之颇为不符,至今想来十分懊悔,话说到一半便忍住了。
但这句话正道出了其他人最想知道的事。
杨帆变法,究竟会如何对待他们,毕竟皇上威严,真要对付谁,谁也顶不住。
杨帆听后,想到江南皇庄变法、瓷器变法处处受制,最麻烦的是这些人参与贡品走私,与严家和一些中官相互勾结。
他此次本就是来摸底,如今看来,要彻底处置干净十分困难,可话不说清,沐朝弼等人难免动摇,于是坦言告知众人,自己近日与舍人谈及变法,深感云贵情形特殊,单说投献,自己与张太岳在江南就为此头疼。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