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姑奶奶的家庭条件还是很好的,很多年就在无为有好几套房子。
当初把小女儿送走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大女儿在英国自费留学多年,前两年刚刚成家立业定居北京。
20世纪80年代中国送孩子去英国留学,是当时极少数家庭的选择,核心特点是门槛高、人数少、以公派为主。
1.主要群体:公派是主流
官方公派:占绝大多数,主要是通过教育部、各部委或高校选拔的优秀人才,比如访问学者、攻读硕士博士的科研人员,学习方向多集中在理工科、管理等国家急需领域,目的是为国内建设引进技术和知识。
自费留学:数量极少,仅限少数有海外关系(如亲属在英)、经济实力极强(当时英镑汇率高,留学成本对普通家庭几乎不可承受)的家庭,且需经过严格的审批流程,并非普通家庭可及。
2.核心门槛:多重限制叠加
经济成本:80年代中国居民收入较低(普通职工月薪约几十元人民币),而英国留学一年学费+生活费需数千英镑(1英镑约合10-15元人民币),自费留学的经济压力极大。
政策审批:无论是公派还是自费,都需经过严格的官方审批,涉及户籍、单位(若有工作)、出境事由等,流程复杂且耗时。
语言与申请:当时英语教育尚未普及,具备合格英语能力(如通过雅思前身考试)的人较少;英国高校对中国学生的了解有限,申请难度远高于现在。
3.主要挑战:适应难度大
生活层面:物资条件差异大(80年代英国生活水平较高,中国学生常面临饮食、住宿成本等问题),文化隔阂明显,且跨国通讯不便(主要靠书信,电话费用高昂),与家人联系困难。
学习层面:语言障碍(课堂听讲、论文写作难度大)、教育模式差异(强调自主研究,与国内应试教育不同),部分学生需额外花时间适应。
总体而言,80年代去英国留学是“稀缺事件”
,并非大众选择,更多是服务于国家建设的公派行为,或少数特权富裕家庭的选择,与当下留学“大众化”
的趋势有本质区别。
孙小村离我们村大概两公里左右的路程,村子很小只有十几户人家,都是姓孙的。
孙姓在宋版《百家姓》排名第3位,因当时赵(宋朝皇室)、钱(吴越国皇室)、孙(吴越国王后姓氏)、李(唐朝皇室)的政治地位,位列前列。
根据近年统计数据,孙姓在中国人口最多的姓氏中稳居第12位左右,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5%,总人口超2000万。
孙姓主要有三大起源,核心源头与古代贵族及名人后裔相关:
1.源自姬姓:最主要的一支,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
周文王之子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公,其儿子惠孙的后代以祖父的字“孙”
为姓,形成孙姓主体。
2.源自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令尹孙叔敖(芈姓,名敖,字孙叔)的后裔,其子孙以他的字“孙叔”
中的“孙”
为姓。
3.源自妫姓:为舜帝后裔妫满(陈国开国君主)的后代。
陈国大夫陈无宇的儿子陈书,因功被齐景公赐姓“孙”
,其后代遂以孙为姓(著名军事家孙武、孙膑即出自此支)。
姑奶奶的姨老表兄弟西个,他家排行老二。
老大是村长,也是大队的剃头匠,以前农村的剃头匠是一个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职业,以下是关于他们的详细介绍: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