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小程序、24小时自助售卖货柜,90%以上的商品均可采用自助结算。
电子价签的全面使用,让门店可以及时监测库存,分析商品动销率。
此外,门店还首次同时接入京东到家、美团、饿了么三家外卖平台,为消费者提供线下1公里配送到家或者到店自提服务,未来还将引入“人脸识别”
技术。
苏果还推出了IP主题便利店,如多鱼主题店,围绕“多鱼”
形象进行设计,售卖抱枕、玩偶、日记本等主题商品,同时也经营鲜食、小包装食品和非食等常规商品,还引入了手作咖啡、“扭蛋”
机、即买即开彩票机等,为消费者带来独特的消费体验。
苏果超市在全国连锁企业当中连续12年位列前十强,全国快速消费品零售企业前西强,先后获“江苏省优秀企业”
“中国商业名牌企业”
等上百个荣誉称号,2011年被原国家工商总局认定为“驰名商标”
。
第二天我和小丁师傅各自骑着自行车(当时公司给我配的一辆二手自行车),他带着我跑了一天苏果超市,熟悉了一下业务流程,晚上我们两个人划分了各自负责的片区,后面每天的工作就是我自己去独立完成了。
刚去南京我人生地不熟,真是两眼一抹黑,如何找到门店位置是我的头等大事。
于是我在路边的报刊亭花六元钱买了张南京市地图,半年左右时间地图就翻烂了,市区的道路和街道小巷基本上也就了然于胸了。
2000年是南京报刊亭发展的重要节点,这一年南京出现了第一批报刊亭,开启了报刊亭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2000年之前,南京市民买报大多在流动的书报摊上。
2000年,南京中山北路上出现了第一批20个报摊亭,令人耳目一新。
2001年、2002年南京又分别建设了200多个报刊亭,这些报刊亭都隶属于南京邮政下设的南京钟山书报刊有限责任公司。
2003年,南京市委、市政府将“建设报刊亭”
列为当年南京的精神文明建设十件实事,其后要求所有报摊拆摊进亭,南京报业集团等多个部门入股成立汇文公司,进军报刊亭零售市场。
2000年的报刊亭选址要求避开十字路口、离开红绿灯50米以上,不能占用盲道等,同时还要考虑接电、使用公共电话等需要,选址需经过街道城管科审批。
主要售卖各类报纸和杂志,如《扬子晚报》《南京晨报》《现代快报》《金陵晚报》等本地报纸,以及《读者》《青年文摘》等全国性刊物,满足了市民获取信息和阅读的需求。
2000年时,互联网尚未普及,报刊亭是人们获取信息的重要窗口,也是城市文化的一个重要符号,为市民提供了便捷的阅读资源,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那时候不像现在满大街都是电动车,当时我们的交通工具就是自行车。
在南京的几年时间里,我骑着自行车跑遍了南京城区的每一条大街小巷。
但是比较好的是南京道路纵横交错,基本上都是互通的,不像其他城市都有很多的断头路。
2000年南京市区道路处于快速发展与变革阶段。
当时南京修建拓宽了一批主次干道,建设了一批高架路、立交桥、隧道等,形成了基本完善的主干道路网络和快速路骨架,如城北的中央门立交桥等。
2000年,南京提出“快速内环”
概念,规划由城东干道、城西干道、纬三路(即玄武湖隧道、模范马路)、纬七路合围而成“井”
字形快速内环,但当时尚未建成,部分路段处于建设或规划阶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