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旺小说

第 1 章(第1页)

天才一秒记住【搜旺小说】地址:https://www.souwangzhi.com

自唐高祖李渊挥剑定鼎,大唐基业如苍松立根,历经六世传承,文脉与国运一同滋长。

先天元年,旧圣以仁德让贤,太子承继大宝,是为玄宗。

新帝登极后,未曾片刻懈怠——五更即起批阅奏章,朝堂上广纳忠言,田间里劝课农桑,终在岁月里焐热了山河:关中粮仓堆成了小山,运河商船首尾相接,连边陲的烽燧都少见烟火,四海之内竟至“路不拾遗,夜不闭户”

这般升平极盛,后世便称之为“开元盛世”

大唐开元七年,春深时节。

江南道的烟雨刚漫过钱塘江,便顺着驿路一路向西,流进了饶州城的青石板缝里。

这座饶州城虽远在江南,离长安的宫阙、洛阳的街市隔着千山万水,论起朱雀大街的恢弘、定鼎门的喧闹,自然是不及的。

可它偏有自己的妙处——那是江南水土养出的灵秀,藏在穿城而过的水脉里。

此时恰逢正月十五元宵,是整年里少有的能彻夜欢腾的日子——往日天一擦黑就落锁的城门,今夜特地解了禁令,连巡夜的武侯都换了副温和脸色,只在街角远远站着,看百姓们把日子过成一团暖。

城中央的主街早被灯笼染透了。

朱红的宫灯悬在檐角,绛紫的纱灯缀在柳梢,还有孩童提着的莹白兔子灯,一路蹦跳着往前去,把光痕拖得老长。

这些灯连绵着铺向暮色深处,竟分不清是灯串成了星河,还是星河落进了人间。

百姓们早按捺不住了。

老夫妻相携着慢慢走,指着灯笼上的谜语轻声议论;年轻姑娘们挽着胳膊,在饰品摊前挑挑拣拣,鬓边的珠花随笑声轻晃;最欢腾的是孩童,攥着刚买的糖人在人群里穿梭,银铃似的笑闹声撞在灯笼上,又弹回来,混着商贩的吆喝、戏棚里飘来的丝竹声,像一锅熬得正好的甜汤,稠稠的、暖暖的,把整条街都浸得热闹。

这般光景,可不就应了“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离主街的灯笼海稍远些的巷口,青石板铺就的地面还沾着未干的潮气。

杜二郎守着自家那方小小的灯笼摊,竹架上挂着的几盏灯笼还算精致——有糊着素色棉纸的六角灯,有贴着红纸剪花的圆灯,灯杆都还是新削的,竹节处还泛着青。

他白天在木工坊刨了一天木料,手掌的薄茧里还嵌着木屑,此刻正用袖子擦了擦额角的汗。

主街那边的好位置早被老摊贩占了,他踩着暮色赶来时,只能把摊子支在这巷子口,连吆喝都得比别人更卖力些。

“瞧一瞧嘞——各式灯笼!”

他清了清嗓子,声音带着点刚放下刨子的沙哑,却尽量扬得高些,“素纸的能透光,红剪花的讨吉利,给小娃提在手里,比主街的灯差不了多少!”

吆喝声刚落,就被远处飘来的丝竹声、欢笑声盖过了大半,只剩几缕顺着巷口的风,勉强荡向主街的方向。

竹架上的灯笼被风吹得轻轻晃,棉纸灯罩里的烛火也跟着颤,倒像是在替他应和似的。

“璎璎!

你快看这里!”

一阵银铃似的呼喊突然撞进巷口,脆得像檐角冰棱化了水。

杜二郎手里的灯笼刚挂稳,闻声抬眼时,正见巷口的青石板上站着两个身影——前头那少女穿件豆绿色襦衫,裙摆是石榴红的,跑动时裙裾扫过地面,像把刚摘的石榴花撒在了青苔上,她正拽着身后的女伴,指尖都透着雀跃。

被拉住的女伴穿着青白襦衫,配条绛紫色高腰裙,裙腰系得妥帖,露出一段纤细的脖颈。

她大概是被拽着跑了几步,鬓边的银钗微微晃动,抬眼望过来时,眉梢像被江南的春水浸过,眼尾带着点自然的弯,站在那里没动,却像幅刚裁好的仕女图,连巷口的风都轻了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请尝试点击右上角↗️或右下角↘️的菜单,退出阅读模式即可,谢谢!

如遇章节错误,请点击报错(无需登陆)

新书推荐

大道朝天我在春秋不当王相宝2:秘物仙父网游之三国王者巫界术士遮天:成帝的我回到地球当保安夜色之下我用闲书成圣人借命风水师巡狩万界神算小奶团驾到前夫夜来袭武林半侠传亮剑之给孔捷当警卫定河山剑装真千金她是全能大佬都市最强修真妖孽(超品教师)封神战婿辛亥之钢铁基地从我是特种兵开始打卡他看见你的声音三国之单身狗怒开无双封神问道行